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9月24日 星期三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心靈補給 > 佛學講座> 心的使用說明書 實踐大師的三好修行下手處

佛學講座

字級

心的使用說明書 實踐大師的三好修行下手處

【人間社 陳惠珍 南投報導】 2024-10-01
佛光山草屯禪淨中心於9月29日禮請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教務長慧中法師,主講「心的使用說明書」,現場有260人歡喜聆聽法師以生活小故事、引用經典譬喻等深入淺出的方式,了解日常行三好、四給就是實踐佛法。

慧中法師提及25年前的921大地震,佛光山百位法師,白天前往中寮鄉災區協助災民重建、晚上則安單在草屯禪淨中心大殿裡,也就是現在第10排椅子的位置,25年後可以舊地再續佛學講座法緣,因緣殊勝。

法師出生屏東,18歲高中畢業後就讀佛學院、出家,因此沒有很多社會經驗,當被派往大陸弘法時,請教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「去大陸被騙怎麼辦?」大師說,「被騙幾次就會了!」,師徒之間的互動非常有禪意,大眾聞之也會心一笑。當大師來到大陸巡視時,為大師推輪椅、請法學習是最美好的回憶。

慧中法師表示,在疫情當時,曾想到「若往生時能帶走什麼?是清淨的或是雜染的?」因而檢視自己的念頭,領悟每次的言行舉止所留下的潛在勢力,稱之為種子,包含所說的、所想的、所做的,都會儲存在八識田中,因此當發現自我的問題時,就是修行的起點。指導大眾可依《華嚴經‧淨行品》所述,來轉換及改善八識田中的種子,親近善知識、聽聞正法、內正思惟,讓自我不斷提升。

法師指出唯識學不只是人們認定的心理學,而是一部含納心生萬法的寶藏,是一部「心的使用說明書」,從萬法唯識的基礎,觀照日常生活的起心動念。例如:心念如一杯水,放久了會有雜質沉澱,若以筷子攪拌必然浮現,如同我們在人間佛教的修持道場上,透過生活中的萬種人、萬種事、萬種缘、萬種境界,以眾生為道場、禪定為方法,在應對進退中檢視自己的念頭,從情緒中不斷調整自己,並照顧好當下這一念,就可逐漸斷除無明煩惱。

講座中法師對唯識學有深入淺出的解說,啟發大眾明白「修行即生活、生活即修行」,處處皆是解脫之良緣契機。更進一步闡述,修道人若能用明的智慧,以百法為法,觀照自己起心動念,就可進入大乘解脫之門。更強調「凡走過的,必定留下痕跡;凡薰習過的,必定留下種子。」勉勵與會大眾努力絕不會白費,有薰習就會改變。「人處於逆境當中,發展出三種不同程度的情緒反應。」慧中法師分析忿、恨、惱的不同,由表面忿忿不平,轉向內心,懷恨在心,建立在憤恨上面產生報復。另有對自己的成就沾沾自喜的「憍」,和拿自己與一切眾生比較的「慢」。這些貪、瞋、痴煩惱心,會障礙智慧的開發。而能相信真理、相信三寶、相信因果,肯定我是佛,思惟善心所的心,當下就是淨土。

最後慧中法師以星雲大師法語「只要有願心,世界無遠近;只要肯發心,人間無苦樂。」勉勵大眾觀察自我的起心動念,當覺察煩惱眾多,就是修行的下手處,實踐大師的三好,就是淨化身口意三業,不斷儲存善的力量在八識田中,朝著清淨圓滿邁進。
12345678910第1 / 204頁
追蹤我們